一场血案,让多年来始终不平和的克什米尔,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,也让2025年的南亚次大陆局势骤然紧张。据央视新闻报道,因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,造成20多人死亡,印度总理莫迪中断了沙特阿拉伯之行紧急返回国内。尽管此次血案和恐怖主义紧密相关,但结合地缘政治因素和印巴之间的恩怨情仇来看,此次事件极有可能成为引发新一轮克什米尔战火的导火索。很多人开始担忧,2025年的第一场大战,是否将在中国的这两个邻国之间打响?

综合相关媒体报道可以了解到,此次事件起源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次血腥袭击。当地时间4月22日,一批武装分子对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镇某旅游胜地的人群开枪,造成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游客死亡。这一事件迅速被定性为近年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严重的袭击之一。血案发生后,一个名为“克什米尔抵抗运动”的激进组织宣称对此负责,并表示此举是为了抗议“外来者”进入克什米尔定居。
尽管这起事件是恐怖主义事件,在克什米尔地区并不少见,但印度政府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,指责巴方政府支持激进组织,是背后的操控者,甚至还暗示此次袭击与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此前的发言有关。不久前,穆尼尔在公开场合强调“克什米尔是巴基斯坦的颈静脉”,这一表态被印度视为对当地反对派武装人员的激励,进而成为此次袭击的“催化剂”。
印巴两国是宿敌,双方围绕克什米尔的主权、领土之争,曾经爆发过大大小小多次军事冲突。因此,克什米尔地区但凡有风吹草动,都会引起双方的高度敏感。在获悉此次事件后,印度总理莫迪立即中断外访行程紧急返回新德里,主持召开了内阁安全委员会会议。而就在会议结束后,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强硬措施。一方面,印度宣布暂停执行《印度河河水条约》,停止与巴基斯坦的河水共享合作,这对于巴基斯坦的农业发展可谓是灭顶之灾。要知道,巴基斯坦水源非常紧张,其农业灌溉和水力发电主要依赖印度河及其支流,印度的这番举措,无疑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。

不仅如此,印度还宣布巴公民所持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免签计划(SVES)签证无效,要求所有持SVES签证的巴公民在指定日期前离境。在此基础上,印度还关闭了印巴间唯一开放的陆地边境口岸,要求巴方军事外交人员离开印度,并从伊斯兰堡撤回了部分本国军事外交人员。一系列强硬举措,印度是摆出了和巴基斯坦彻底断绝联系的姿态。面对强硬的印度,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。巴总理夏巴兹·谢里夫紧急召开会议制定应对措施,虽然尚未采取具体行动,开始对印度作出强有力的对等外交回应。
印巴围绕克什米尔恐怖事件的矛盾冲突,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。其中, 与印度、巴基斯坦关系密切的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对无辜者的逝去表示哀悼,并谴责了袭击者。而美国和以色列的表态却让人浮想联翩。特朗普在与莫迪通话时表示,美方将全力支持印度将袭击者绳之以法,美印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站在一起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表示,以色列将与印度站在一起,共同打击恐怖主义。而这种“与印度站在一起”的表态,表面是一致针对恐怖组织,实则是为印巴冲突添火加柴。

目前来说,尽管印巴关系剑拔弩张,但双方依然保持着理智,博弈交锋还停留在外交领域。对于印度政府来说,因经济发展困难而带来的政治压力一直很大,莫迪政府自然希望借助此次外部矛盾转移国内压力。反观巴基斯坦方面,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缓慢和国内恐袭不断的挑战,因此也会利用与印度的矛盾转移国内注意力、团结各方政治势力。从长远来看,克什米尔“冲突—缓和—再冲突”的恶性循环一直存在,这也是影响南亚次大陆和平与稳定的一颗毒瘤。俄乌冲突的惨案已经充分证明,任何冲突都可能对地区乃至全球稳定产生深远影响。因此,我们也希望印巴双方应保持冷静克制,通过外交渠道加强沟通与合作,在携手打击恐怖主义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印巴关系的缓和与改善。